“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这句话形容我现在的心情那是最为不过了。10月28日,四川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系最后一批实训的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仁沐新LJ6标项目部。寒来暑往,项目部总共接待了6个批次共200多人次的实训工作到此告一段落,莘莘学子们将回到校园,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
“把工地变成课堂,把一线施工人员当成老师”,这是我们最初的想法。学生参加实训也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现场实践能力,融入工程施工工地的职业氛围,感知施工企业文化,综合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6个批次的实训授课,项目部施工现场多位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经过多次探讨和不断摸索,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培训课件,为每位实训的学生详细讲解了现场技术、指导工程实践、加强安全管理等知识。学生在工地课堂上可以学习与训练工程组织、工程造价、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工程管理能力,深入训练工程试验与检测、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指导等工程施工专项技能。虽然每期实训只有二周不到的时间,而且近期项目部工程任务繁重,但项目部的各位同事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晚上时间轮流给同学们进行授课交流,让同学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未来自己所将要从事的职业。
开班第一课首先进行的就是安全教育。项目部安全人员带领同学们到安全培训中心进行体验。期间,项目部依次按照职业规划(企业文化宣传)、工地试验室管理、合同计量管理、高速公路测量、施工现场管理、工程实务(软基、桩基、预制工程讲施工案例)总共七个课程每天由专门的施工人员进行授课。课间,同学们一有疑惑就积极踊跃地询问,授课老师也耐心地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讲解。
工程做久了,思想容易僵化,知识点都变成了碎片,无法串联或者难以用工程术语表达,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要想别人有一杯水,那么自己首先必须得有一桶水才行。通过此次实训交流,施工人员自己上台讲课,大家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要么空有理论,要么空有实践,很难将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文字表达和传递。我想,经过这次实训,不仅是实训同学的一次学习过程,更是我们施工人员一次自我发现和自身提升的机会。这也正是我开展实训的目的所在,能让我们的施工人员不断地完善自己,将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
作为公司和四川交职院联手合作的实训基地,仁沐新LJ6项目部管理团队从项目部选址、规划、建设伊始就着手于能随时一次性接纳50-60名学员的准备工作。本项目也是四川子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高速公路项目,项目工期短(24个月)、路线长(18.6公里)、总造价高(6.09亿),项目要求高(双示范:绿色公路、品质工程),管理协调难度大(跨越2县3镇21村)。本项目也肩负着子公司人才培养,新管理模式地探索等诸多任务。
“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存在就是来解决困难的”,这是我时常安慰自己的两句话。虽然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无法预知的困难,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谁让我身为正方人呢?我们正方人的使命就是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编辑语:今年7月6日,正方交通建设公司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司承建的四川仁沐新LJ6标就双方开展校企战略合作、VR教学、人才订单培养等方面达成共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四川省内首个在项目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此期间的4个月里,仁沐新LJ6标共迎来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6个批次共200多人次的项目实训,扎实开展了相关工作,为项目团队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也赢得了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皆大欢喜”,共同成长,个人认为这是开展此项工作最好的意义。
企业的成长来自基层团队的成长,基层团队的成长来自员工个人的成长,这是项需要长期进行并予以持续保持的工作。这也是当下很多项目在谋划并重视的工作,但有些人在项目中成长很慢,除了个人原因,更是周边团队学习氛围欠缺的影响。如何加速和培养年轻人的成长,我想这是一项值得广大项目负责人思考和履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