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上午9点,浙江沿海高速公路象山至乐清段通车仪式在台州、宁波、温州三地同时举行,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在台州主会场宣布,浙江沿海高速公路象山至乐清段全线通车。
由交建人参与建设的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路面项目全长53.47公里,工程涵盖5个互通、1个服务区、1条连接线。2017年10月1日进场后,由于路基沉降不稳定、拌和站选址和沥青源材料等问题,一直到2018年7月份才开始大面积铺筑沥青路面。项目经理叶健强带领全体项目人员以“品质工程”为引领,充分发扬交建人的铁军精神,展示了浙江交通人的工匠面貌。
傲立东海之滨 捍卫企业品牌
说起浙江沿海高速公路,大家会不自觉地想起几个关键词:项目投资大、品质要求高、管理标准严。据浙江省交通厅厅长陈利幸介绍,沿海高速公路象山至乐清段总投资543亿元,总里程225公里,途经象山、宁海等9个县(市、区),创造了浙江同时段一次性通车里程的最长纪录,成为浙江交通建设史上当年建成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仅从这一点,足以看见项目投资之巨。同时,该项目自设计之初,就立志争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甚至在部分人眼中奖牌已被收入囊中。从此,也能一见工程品质要求之高、管理标准之严。
沿海高速(台州段)路面项目路线全长102.38公里,分4个路面标实施,分别为三门湾(交工宏途)长约6.7公里,PPP1(中国建筑)长约32公里,PPP2(腾达建设)17公里以及交建LM1标53.47公里。作为全线路面招标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标段,业主单位明确将台州湾LM1标作为全线对外的窗口,要求各项工作从这里立标杆,树形象。
除了业主高度重视,交建人将沿海高速(台州段)视为重振路面施工地位的一块金字招牌。自进场之初,项目部结合业主和公司领导的要求,力争打造实实在在的品质工程,为浙江交通史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针对业主和公司的期待,项目经理叶健强一开始就把高标准完成业主要求、高水平磨炼项目团队、高起点树立企业品牌作为重点任务来抓。
在施工组织上,省市各级部门对项目工作积极支持、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工程建设。经过连续120多天的日夜兼程、艰苦奋战,沿海高速路面项目圆满完成“决战四个月,决胜路面完工”攻坚任务,为年内通车发挥了关键作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坚持“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先后承办全线路面标准化施工,路面安全生产现场会、桥面裂缝及平整度控制工艺观摩会等3场标准化施工现场会,并获得上下半年度标化工地、两个季度平安工地以及季度优胜,得到了指挥部的高度认可,向业主及业界再次展现了企业风采。
在团队组织上,公司领导打破用人陈规,主动改进项目管理方式,选派了一批能力强、潜力大、干劲足的员工,通过民主竞聘的方式组成项目班子。项目经理叶健强表示,组建一套氛围融洽、积极配合、协同高效的项目班子,是组织内部竞聘的主要考量因素。据了解,台州湾项目有7人为雄鹰班、后备干部班学员,团队受企业文化熏陶,营造了“理念更一致,沟通更顺畅,执行更彻底”的协同氛围,主要成员的优秀品质和良好风貌得到了有力提升。
通过沿海高速这一省内数一数二的工程,台州湾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业主交代的任务,以更饱满的激情,更铁血的作风捍卫了铁军团队和企业品牌!
艰苦奋战四个月 创造路面新记录
2018年4月1日,沥青厂站进行开机试生产;5月10日沥青中面层试验段完成,率先完成沿海高速全线第一个路面首件;6月14日水稳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7月31日水稳基层首件工程完成;8月23日沥青上面层首件施工完成;10月4日沥青下面层首件施工完成;10月25日主线水稳层全部完成;11月9日主线沥青中下面层全部完成;11月16日标段内水稳层全部完成;11月28日主线沥青全部完成,宣告工程施工进入尾声。奋战4个月,圆满完成10个节点任务,交建人用奋斗奏一曲激昂战歌。
由于路基交付不及时和宏观环境条件制约,台州湾项目自2018年7月份开始大面积铺筑沥青路面,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一项路面施工奇迹。截止主线沥青完工时,项目累计进场设备共84台,沥青石料进场约31万吨,水稳石料进场约61万吨,玄武岩进场约16万吨。在10-11月,项目部平均完成产值超1亿/月,沥青混合料铺筑量连续居7000-8000吨/日,创造了企业路面施工新的产值纪录。按照指挥部“决战四个月,决胜路面完工”目标,台州湾项目提前2天完成任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战斗成果。
当人们在欢度中秋国庆假日,台州湾路面项目全体人员仍然坚守在施工一线,披星戴月,彻夜奋战在十几公里的主线桥面。节气虽已过秋分,但在施工现场,工人仍是汗水湿透衣衫。白天头顶烈日,夜里经受海风打,现场测量员还要时不时地脚踩170℃的沥青混合料立尺测量,只为拿到准确的第一手数据。
如果要对台州湾路面施工组织做一番总结,那肯定离不开“快速、高效、保质、保量”等字眼。自9月17日开始高峰施工,项目全体人员除10月1日至3日做了短暂休整外,在此后的70多天里都是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为了提升施工效率,解决路线长、工期紧的问题,以叶健强为代表的项目经营班子优化施工组织部署,采用大兵团挂图作战的方式,先后组织7个水稳和沥青班组投入抢工期的任务。针对施工零散点多的问题,经营班子采取专人专区专责的方式施工,如杜羽负责北端路线,张裕俊负责南端路线,张丽平负责交叉工程和主体服务。受益于良好的团队氛围和职责分工,项目部经过70多天有条不紊的作战,最终高效完成施工组织任务。
在铁军团队的协同拼搏下,项目部最终以“攻坚竭尽全力,退路一条没有”的决心向着每一个节点目标迈进,赢得了业主和指挥部的一致肯定。
攻克难关求突破 标准管理出创新
近年来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交通建设行业施工成本略有上升,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材料问题。
“路面施工拼的就是材料”,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常务副总指挥林立宏这样说道。施工材料短缺是全国各交通项目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而台州湾路面项目的材料问题异常严重。项目经理叶健强说:“(按工程要求)2个月做了70多万吨料,是正常施工项目的6倍。项目部虽事先做了材料储备,但在台州地界获取优质路面原材料确实非常困难。”按照工程实际材料需求测算,浙江沿海高速(台州段)的4个施工标段基本用尽整个台州地界的玄武岩产能。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项目先后考察了台州、温州等地,最远甚至前往福建寻找合适材料。材料不仅受产地限制,还要受运输方式的制约。水陆运输载重量虽大,单次载运可达4000-5000吨,但潮水、风力等多种因素容易造成运输及时性下降,是材料运输的潜在威胁之一。
受台州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优质路面地材资源匮乏,项目部自进场以来就一直在落实组织材料。为解决项目材料这一关键问题,项目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采取措施。一是采用“水运与陆运结合,本地与外地结合”的方式,拓展材料来源渠道。二是设立一处近30亩的碎石加工厂,采用自加工与外购相结合的方式,切实管控材料质量和获取成本。经过多方努力,项目在2个月内顺利完成16万吨石料的进场工作,并率先完成施工任务。
在攻坚克难之余,项目部长期坚持“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业主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高度重视技术革新、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在一年的时间内,多个微创微改项目获业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推广。从安全角度进行技术小创新的压路机(钢轮/胶轮)智能防撞系统,加装了防撞雷达和后车影像系统,为施工现场安全保驾护航。为加强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与桥体的粘结程度,全部桥面采用精铣刨工艺,特殊路段路面粘结层采用纤维封层,该工艺为省内项目首次采用。
施工期间,项目部先后组织了全线路面工程安全生产现场会、桥面裂缝及平整度控制工艺观摩会等3次现场会,邀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省交工以及广东长大等单位的行业专家做路面施工指导,夯实路面工程质量的根基,推动项目安全生产,保障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