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项目动态

正方复工复产,忙碌在春天里

发布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1335

3月底,正方交建公司浙江、云南、四川、吉林、甘肃等多地项目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全面有序恢复各项生产作业。桥梁、隧道、桩基、路基、路面,各项目各作业队人员返岗率达到95%以上;同时,正方沥青科技公司旗下的各沥青拌合站均已正常开展作业。

为此,本报实地走访了正方交建义乌分公司的多个项目,以及沥青科技公司的多个沥青拌合站。记者发现,各项目虽然都已恢复正常的生产作业,但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各项防疫措施还在继续保持,切实推进防疫生产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为实现今年各项经营管理目标而努力奋斗。

义永公路项目:多措并举保复 工 “平安工地”鼓人心

近日,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的“2019年度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省级示范施工合同段”名单中,正方交建公司承建的义永公路项目位列其中,成为义乌市在建交通工程五个省级示范“平安工地”之一。

全员综治打好“防疫之战”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义永公路项目建设带来了“意外”,从项目防疫物资的投入,到疫情稳控后的复工复产,义永公路项目部一方面依据集团的组织领导,统一行动部署形成疫情防治工作合力;另一方面,根据义乌市整体防控要求,提高站位,确保人、机、料落实到位,为义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抗疫之战”的合理、有序、安全,发挥坚定作用。

1月30日,集团《3号防疫通知》明确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研究确定疫情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正方交建义乌分公司和义永公路项目部积极响应,快速启动防疫应对举措,组成了以项目负责人郭飞德为主的防疫领导小组。通过对进出人员严防死守、“一日双查”,对环境全面消杀不留死角等细微举措,确保了“疫情不进工地”,数万元的防疫物资也第一时间送到了一线工人手上。

正月初二,郭飞德接到业主要求返回项目值班,安排组织防疫抗疫工作。义乌是金华地区重点抗疫区域,义乌市委市政府为此启动了“党建+单元”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最高指挥级别。从义乌交旅集团到业主项目办到施工方项目部,再细分到项目部工区,以党员负责制,分层落实、分级防控、分级管理,调配人员协同作战;严格执行“一人一卡一档”制度,全面落实巡查员、信息员、健康员、宣传员、管理员等“五员”职责;将服务管控延伸到“最后一米”,精准落实到每个人。在纵向层面,层层搭好微信塔群,确保3分钟指令到一线;在横向层面,建立“五员协同”联动机制,统筹各方力量参与作战,做到“点上深化、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精准、精确的布控机制,也体现在郭飞德11个防疫防控微信管理群上,项目部每天还要为复工复产情况完成数十张上报清单。

2月18日,义永公路项目作为义乌市重点项目按要求复工复产。截止3月18日,项目实际到岗人员248人,4个隧道工作面全部正常施工,抢抓工期,降低疫情影响,预计在4月上旬可以完成焦山隧道右上导洞的贯通。期间,项目全线采取封闭式管理,设置进出检查口;同时,实施健康上岗、分散用餐等举措,建立返岗人员隔离制度,并设立分级防疫安全检查岗,确保防疫物资储备到位。

复工后,义乌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对在建的含义永公路项目在内的10个义乌市重点公路工程进行复工复产考核评比。在持续6周的评比中,义永公路项目均名列前三名。对此,义乌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站长冯亮洪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义乌全市在建交通工程项目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正方交建义永公路项目部组织有力、执行到位,为义乌实现全市交通工程建设人员“零感染、零确诊、零病例”做出了积极努力和有力贡献”。

工地全域覆盖“云端监控”

在每一位义永公路项目隧道工人的安全帽上,有一个特别的定位装置。通过这个小小的芯片,安全负责人就可以在电脑前轻松得知隧道内每一名工人的工种、位置、进出场时间等一系列信息,从而实现安全的远程“云端监控”。

小小安全帽,是正方交建义永项目部在“平安工地”创新智能化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同时,项目在各个隧道洞口都安装了一套智能门禁系统,集隧道视频监控、区域定位、安全预警、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能够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运动轨迹,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和安全监控。所有现场作业工人、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都可以通过隧道口的电子显示屏,对以上信息一览无遗。

“它既可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纪律性和安全意识,也有利于项目部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动态管控,对现场实际情况更好地掌握。”郭飞德说,一旦事故发生,便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义永公路全线还安装了一套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终端对整个工地施工现场、项目部办公区、钢筋加工棚、隧道工区、混凝土搅拌站、工地试验室等区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监控内容通过专线网络将实时画面上传到监控中心储存并进行统一管理。”郭飞德介绍,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的全覆盖,使管理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施工动态,对施工难点或设计欠缺及时监管,从而达到宏观调整工地施工规划的目的。

“云端”智能监管覆盖是义永公路创建“平安工地”诸多举措的一个缩影,也是其打造品质工程的一个实践。之前义永公路项目的“安全积分兑换超市”和“VR安全体验馆”也都是非常好的管理举措,本报之前都曾做过深入报道。

义永公路作为义乌市缓解S217省道、S310省道交通压力,提高省道服务水平的重要公路工程,建成后将打开义乌南大门,联通永康市,对促进区域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增强义乌小商品城的线下辐射力起到积极作用。

正方交建公司义永公路项目部以打造“品质工程”、助力义乌城市发展为目标,创新成果显著,如智能化远程监控100%全覆盖,首次在浙中地区启用国内先进的湿喷机械手,在所有义乌路桥项目中首次使用立体沙盘效果等。项目在义乌全市交通工程安全建设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中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项目部和公司树立了良好形象。

金华:施工组织有序  工人返岗到位

3月16日晚上8时,在位于市区330国道的武义江大桥上,正方机械沥青拌合站的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沥青摊铺。

为减少现场交通影响,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从3月16日早上7点开始,到18日下午6点前要全部结束。为此,正方机械投入作业人员50余人,分3台摊铺机进行作业,还有5台钢轮压路机和3台胶轮压路机,以及同步封层车、乳化沥青撒布车和铣刨机各1台。

据现场负责人张丽平介绍,目前工人已全部到位,但年初是沥青施工淡季,只做了大小4个项目,真正大干预计要到5月份左右。眼下,他们正着手准备市区烈士陵园场地的沥青铺设,因业主要赶在清明前开馆,给他们的作业时间非常紧凑,所以一应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只等一声令下,就入场摊铺。

云南:防疫复产,两抓两硬

2月26日,云南宁永项目全面复工。项目部首先组织疫情防控宣传,每天安排专人对办公区、生活区进行全面消毒,同时要求大家做到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

复工一个月,项目主要完成挖土石方18万方,片石混凝土挡墙5634方,边坡防护5824平方米,盖板涵主体1道等作业内容,项目施工已全面展开。目前,项目班组人员加管理人员达到219人,其中土石方运输队伍和边坡防护队伍各2个,支挡防护与涵洞排水队伍3个;进场挖掘机17台,混凝土运输罐车11台,装载机5台,吊机3台,推土机3台。

据项目计量员刘庆介绍,目前项目主要工作是路基边坡防护施工和清水河停车区B匝道填方施工,施工难度主要集中在76根人工挖孔的抗滑桩。她说,宁永项目今年的工作重点都是抗滑桩施工,预计4月份开始进入施工高峰。

甘肃:风雪挡不住正方人

3月18日,刚从四川汶马高速匆匆赶到甘肃藏南地区S10卓尼至合作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第五标段的张绍东尚未来得及好好休息,迎接他的便是一场接一场的风雪。

作为正方交建首次进入甘南藏区的项目,自2019年10月底进场后,项目部一直在努力推进临时场地建设。但因当地气候,以及春节和疫情的影响,项目目前的工作重点仍是拌合站、钢筋棚建设,以及加速推进红线范围内的拆迁工作。为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交建公司优化了项目管理团队,增派了测量、资料、计划合约等人员。

张绍东说,目前主要工作是对年度生产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到周、月生产计划,根据现场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找到制约工程进度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增加人、机、料的投入,加快临建工作进度。同时,加快对施工用水用电、施工便道的打通、增地拆迁的推进,原材及施工班组的合同签订也是目前的首要任务。现在,项目已开始尕台滩大桥第一根旋挖桩基试桩,顺利的话可以根据进度要求增加设备进场。

据了解,该标段里程为8.091公里,计划工期为732天,工程合同为8.2亿元,主要施工内容为互通式立交和停车区各1处,以及桥梁、隧道等。

吉林:快马扬鞭奋战在春天里

在遥远的东北吉林龙蒲高速8标,这里的春天来得比其他地方晚一些,昼夜温差也大,虽然白天的气温可达15度左右,但晚上的气温却低至零下6度。由于气候原因,这里的复工相对也晚一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机械设备组的70多人基本在2月底和3月初到岗,另外还有2个作业队伍将在4月初抵达。

吉林龙蒲高速8标位于吉林省,项目全长16.8公里,工程量7.6亿元,合同工期4年,今年为工期最后一年。目前剩余未完产值约6500万元,主要为沥青上面层、交安、绿化和互通场区匝道接线等。项目管理人员自3月初陆续进场以来,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

据项目经理叶健强介绍,目前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均已到位并完成隔离,相关主要设备也已进场完成保养调试,刚完成厚达30厘米的积雪清理及道路、场区维护,完成土方挖除2万余方,绿化队伍已进场开展春植工作,其他专业队伍也随着气温升高陆续进场。目前仅剩余6000万左右工程量,主要剩余施工内容为一个互通区和一个服务区,预计7月底能完成主体工程,国庆左右实现通车。

四川:让交建的旗帜遍插高原

3月25日,四姑娘山项目经理李建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人生总要独自翻过一些山。比如,巴朗山。”配图是6张4000多米的巴郎山雪山照片。就在年前,李建刚刚完成仁沐新高速项目的施工任务,年后应公司要求,又马不停蹄赶往四姑娘山绕镇项目担任项目经理。

雪山,对于身在四川的正方交建人来说并不陌生,从早期的雅(安)西(昌)高速公路,到G351灾后重建雅安段102公里超长国道干线、海螺沟的榆(林)磨(西)公路和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再到现在的G350四姑娘山绕镇项目,交建人一路栉风沐雪,雪山总是相伴左右。战天战地战高原,他们战的不仅是施工任务,更多的是饱经高原地区折磨的身体和生活。在这里,白天因强紫外线照射,气温可达20度左右,但晚上的气温就会低至5度以下。

四姑娘山项目全长5.4公里,工程合同价为1.1亿元,主要施工内容为6座桥梁和19道涵洞,以及路基、路面。目前,项目正着手施工场地临建和试施工,以及桩基、便道、拌合站的施工建设。

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G350线四姑娘山镇过境段交通瓶颈问题,使过境交通流得以在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外围完成快速、有效的转换和疏导,并改善旅游场镇形象和环境,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