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有着百项创新发明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三座跨海大桥全面建成通车,创造了浙江省同时段一次性通车大桥里程最长的记录;备受世人瞩目的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成为浙江唯一入选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项目的在建工程,全线贯通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连岛高速公路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海桥梁群;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创新案例名单中,浙江揽下2个优秀案例,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遵循着“品质优先、高效安全”的理念,浙江品质工程这张享誉全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金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自2017年交通运输部在浙江召开全国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现场推进会以来,浙江持续深入推进交通项目高质量建设,以构建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法规制度保障机制、市场管理提升机制、监督检查强化机制、品质工程创建机制“四大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文化育人、法治管人,着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成效明显。目前,浙江品质工程创建逐步从高速公路推广至普通国省道公路、水运工程、农村公路以及地方铁路和城际轨道项目, 培育出83个省市级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这三年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状况一直保持良好态势,省公路水运项目质量合格率100%,公路工程平均优良率85.4%,高速公路质量优良率保持100%,为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向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浙江,2018年首次将品质工程创建列入省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和十大交通民生实事工程。同时,依托一批重大工程,浙江全面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牵头承担了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攻关行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水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等重要工作,并参与了交通运输部“微创新”质量提升攻关行动等多项活动,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贡献浙江智慧。
完善水运指标体系 助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2018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启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分为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等七大专业,旨在逐步形成一整套满足工程建设耐久性要求的技术和标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耐久性、安全性水平。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承担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工作。
浙江高度重视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任务,牵头成立建设研究领导小组,搭建了省交通运输厅、专业院校、专家和项目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研讨平台,由省交通运输厅领导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建设研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建设研究日常性工作,并组建相关专业专家团队,为研究推进提供技术保障;形成了“一专题一讨论、一年度一集中”的研讨推进机制,不定期开展技术交流、研讨和论证,引导全行业共同关注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质量耐久性问题,积极营造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的良好氛围。
经过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多次修改和反复论证,浙江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浙江省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暨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中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细化和编制完成2019年建设研究工作要点计划,以更好地实现对年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为研究建立与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引领我国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4月19日,浙江省“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工作首次会议暨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聚焦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明确到2021年年底,浙江将建立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发挥好指标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指挥棒”的作用。9月21日,《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专家咨询会上,经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和反复研讨,浙江初步构建了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基于“实体指标”和“管理指标”两大维度,设置了质量特性、管理效能、绿色环保、科技创新、服务品质等12项一级指标、46项二级指标。同时,浙江制定了研究大纲,进一步明确了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方向。
为夯实“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研究理论基础,浙江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等3家支撑单位,依托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等6个试点工程项目和2个重点实验室,以沿海码头、航道护岸、船闸主体工程为重点,围绕建设“更可靠、更耐久、更协调、更绿色”的水运工程,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研究分析影响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参数和指标,研究成果将为《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
毫米级构件预制精度 雕琢品质工程
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方案(2018—2020年)》,明确开展为期3年的品质工程攻关行动。浙江作为开展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攻关行动的牵头省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攻关行动实施方案。依托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试点项目,浙江不断提升桥梁预制构件场地建设、钢筋加工、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与养生、张拉与压浆、构件安装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优化施工工艺,提炼总结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形成了《桥梁预制件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指南》。
桥梁构建预制装配化、超大超长钢管复合桩等技术挑战为建设管理工作带来难题,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通过在全线应用BIM三维建模技术,推行BIM正向化设计,进行数值化三维空间放样,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预应力线形、钢筋端部弯钩等均满足规范要求,并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验证,确保梁板特殊部位混凝土和钢筋的可施工性,从源头上避免返工。
不仅如此,该项目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对混凝土拌和、预应力张拉和压浆、附着式振捣、养护等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自动发送至项目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实时分析实现远程监控。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钢材的使用量达80万吨,焊接工作量大,管理难度也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项目采用自动化钢筋弯曲、剪切机,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建成钢筋剪切、弯曲、焊接等多条全自动生产线。焊接机器人全面投入使用以后,可实现每天焊接盖梁骨架8片,报验合格率达到100%,工作效率超过熟练工的5倍;集成化钢筋笼成型机器人极大提高桩基钢筋笼加工效率和品质;墩梁一体化架桥机采用可伸缩式前支腿,可满足高度变化大的要求,实现上下部结构一体化架设。
班组规范化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该项目合理规范设置施工区域,全线班组严格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标准化作业,并做到每日“班前教育、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清理、班后交接、班后小结”,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提升管控水平。
经过设计精细化、生产信息化的雕琢,浙江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攻关行动成效显现,试点项目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且保持稳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由2.2下降至2.0;构件预制精度继续保持毫米级,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构建质量安全法治体系 护航品质工程建设
“十三五”期,浙江将新增高速铁路14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高等级内河航道达标里程将超过1700公里。随着超万亿元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展开,地方铁路和城际轨道工程逐步被纳入浙江交通运输部门的监管范畴,重大项目越来越多,交通建设任务也日益繁重,新形势下交通建设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8年12月,《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出台,成为全国首部覆盖公路、水运、铁路的综合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的省级法规,为品质工程创建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为确保《条例》尽快落地,今年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积极开展学习宣贯和配套制度制定工作。为实现规范监督、精准监督,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指导服务,今年8月,《条例》首个配套制度《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分级监管办法》正式施行,明确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造价等情况,实行省、市、县分级监管。除此之外,浙江省交通工程管理中心还牵头制定了《浙江省小型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实施细则》等多个《条例》配套文件,并配合制定了专项验收管理办法和从业单位分类分级信用评价办法,强化了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的法规支撑。
同时,每年抓好一项专项治理,解决质量通病和安全生产问题;每年召开一个现场会,典型引路推进工程品质升级;每年组织一次安全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保障能力的可靠性。
此外,浙江还制定《公路水运工程落后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淘汰目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等30余项制度,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发布《高速公路品质工程建设管理指南》《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等20余部有关品质工程建设方面的地方标准、技术指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
秉持“三人理念” 保安全促品质
浙江省在交通工程建设方面,一直面临着重特大工程多、桥隧比高、软基处理难、施工环境复杂等难题。随着浙江省交通建设主战场从平原地区向山区、沿海地带和海岛转移,工程的建设规模、技术难度和施工环境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保障工程质量、打造品质工程成为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者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浙江省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通过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文化育人、法治管人措施,着力提高交通建设领域从业人员质量意识,积极培育工匠精神,严格规范质量安全行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省级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杭绍台高速公路建设中,项目施工单位在隧道掘进过程中全力推进“机器换人”——多臂凿岩机实现全方位精准打孔,锚杆打设角度合格率提升至100%,掌子面作业人数由18人减至3人;湿喷机械手的应用使作业中产生的粉尘量降低80%;多功能防水台车将防水卷材单次铺设的门幅宽度从2米提升至6米,铺设效率相比人工提高20%……
“品行立身、品质监路”是浙江交通质监文化建设的核心观念。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推动施工标准化,使工厂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驻地建设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改善一线工人生产生活环境,驻地文化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大力推广质量安全文化,传承工匠精神。如台州湾大桥14标的工人金保春,自发研制和改进7套新设备,两年来,为项目累计节约成本超过100万元,节约劳动力5000多工时。
2018年,浙江省在建公路、水运、铁路项目共1424个,项目监督任务量同比增长21.6%,安全生产事故量同比下降40%。交通建设规模高位运行之下,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受控离不开工程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督。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每年组织2次全省性在建高速公路、重点水运工程综合检查,对相关施工标段分优秀、一般、欠佳排名,并与信用评价挂钩;采用实施差别化管理、挂牌督办等方式,对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项目和标段,设立红黄牌警告制度,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精准性;严格开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近五年,实施行政处罚785起,处罚数量每年递增,处罚金额达1900余万元,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此外,浙江市县交通质监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已成为新常态,对参建单位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平安百年·展望
10月9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宣贯暨试点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浙江入选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下一步,浙江将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结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领域发展趋势,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工程;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立足于补空白、补短板、补“四新”,形成较为系统化、系列化的工法、技术指南和管理办法等,有力规范从业行为,提升工程实体品质。
浙江依托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杭州湾地区环线并行线G92N(杭甬高速复线)杭绍段等高速公路工程,推行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智能化装备和信息化管理,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公路示范工程;以桥梁上部预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为突破点,开展技术攻关,制定形成《桥梁预制构件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指南》,全面提升桥梁结构的耐久性。
依托京杭运河八堡船闸等水运工程项目,浙江通过施工管理标准化、信息管理专业化、质量管理精细化,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水运示范工程;以船闸工程为载体,开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水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至2020年,浙江将制定形成《桥梁预制件质量提升技术和管理指南》;至2022年,浙江将完成《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和可操作的水运工程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至2025年,浙江将形成完善的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法、指南和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纳入或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