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创活动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创新 > 技创活动

科技创新加持正方交建专业施工能力

发布时间:2021-05-07 浏览次数:735

3月27日,正方交建技术中心借月度培训会之机,组织了“公路工程技术创新和工法编写”主题讲座,浙江省内各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总工、技术人员等50多人通过现场和网络视频形式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技术质量部经理吕会军从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2020年评选出的651项工法中,选取了对路基、路面、桥梁和隧道施工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近20项工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工法中涉及到的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和学习,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工法的选题、编写和资料收集等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早在2010年,正方交建就出台了《工法管理办法》,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法编写。次年,公司就有4项工法入选全省公路工法。2020年3月,正方交建成立技术创新部,指导各项目开展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等工作,并在原《工法管理办法》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明确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不限于工法,还包括专利、QC成果、科技成果等。技术创新相关部门和领导多次组织实地考察,协助项目部结合自身特点立项并指导编写工法,切实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2020年,交建公司自行申报获得省部级工法2个、国家专利1个和市QC成果奖1个。2021年,技术创新部门计划在申报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将科研项目过程细化管理,不仅要根据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关工作完善数据归集,也要切实提高公司项目施工技术水平。吕会军说,公司承建的项目有很多地方都有创新点,很多人也有创新的想法。“我们不仅要挖掘创新点,也要尝试实践创新想法。创新,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今年2月25日交建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庄庆扬、潘国荣、方恰等人成为新《办法》施行后的首批科技创新成果奖获得者。其中,庄庆扬编写的1项工法、1项专利拿到了25000元的最高现金奖。说起工法立项初衷,庄庆扬提到了慈溪胜陆高架桥项目的一个细节: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在转运过程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遭群众举报,也增加了运输和处置成本。“如果能就近处理,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他尝试用泥浆压滤机对泥浆进行减量化处理,压滤处理后的水可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或用来绿化浇灌、路面洒水降尘、砼拌合及养护,固化后的泥浆可填筑便道或场地。拿到奖金后,庄庆扬感慨:“创新,就是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而我们的个人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其实,不管是培训会还是表彰会,都是正方交建近年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具体体现。2020年10月,交建技术中心被评为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既是对正方在交通建设行业发展优势和创新能力的肯定,也对其创新机制建设、体系完善和创新效率、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两年一次,评价规范中明确了科研费用比率、科研项目数量、专利数、国家级、省级工法数等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这也倒逼正方交建加大经费、人才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

     谈到2021年科技创新工作思路,正方交建总工程师何瑞峰讲了几点:一是签订“军令状”,明确指标,压实责任;二是将科技创新工作与项目评优、个人职称评定结合,提高奖励,让技术人员通过参与科研创新获得更高回报,提高参与热情;三是与高校深入合作,借助校企双方优势进行课题合作,既有利于高校提高其研究的针对性,又有利于提升公司技术人员理论水平,解决工地上的技术问题,从而加快产学研步伐。

     据了解,去年的新《创新办法》规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除了自愿外,原则上还要求工程造价或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公路项目、单位必须参加,为了避免执行过程中产生“额外的烦恼”,今年正在修订的《创新办法》将创新绩效与项目形象建设、员工职业发展两大内源性动力挂钩,给科技创新定下了“立足工作实际”的基调。何瑞峰表示,路桥是传统行业,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领域的创新有广阔的空间。比如机械换人技术,既能提高工程本身的质量,又能减少安全隐患,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创新意味着倒退。”何瑞峰说,“科技创新是交建公司决胜未来的刚性指标,各项必须开展起来,落实下去,自上而下推动其常态化运行。”

     另悉,3月27日当天的培训,质量管理部李志生、东阳市成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傅伟还分别带来“隧道开挖和光面爆破技术”“隧道施工安全”主题培训。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提升路桥隧专业施工能力,已成为正方交建2021年工作的主旋律。